1 亚当斯密与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三大理论,分别是劳动分工理论、“看不见的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我们不是向他们乞怜,而是由于他们的自利心。”——《国富论》
劳动分工理论: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那么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
“看不见的手”理论: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 经济人理性原则,以及由经济人理性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
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20世纪80年代苏联和东欧的解体是20世纪世界上最重大的变化之一。中央计划经济国家运行的前提是,政府官员能够最佳地配置经济中的稀缺资源。这些中央计划者决定,生产什么物品与服务、生产多少,以及谁生产和消费这些物品与服务。支撑中央计划的理论是,只有政府才能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
亚当斯密认为,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状况自发调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对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进行协调的能力。这个推论解释了为什么税收对资源配置有不利的影响:由于税收扭曲了价格,从而也扭曲了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这个推论解释了中央计划经济的失败,在中央计划经济国家,价格并不是在市场上决定的,而是由中央计划者规定的,这些计划者缺乏关于消费者爱好和生产者成本的必要信息,而在市场经济中这些信息都反映在价格上。
2 市场类型
市场类型的划分
竞争状况: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购买者身份:消费者市场、生产者市场、转卖者市场、政府市场
企业充当的角色:购买市场、销售市场
交易对象的最终用途:生产资料市场、生活资料市场
交易对象是否有物质实体:有形市场、无形市场
交易对象的具体内容:商品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信息市场
人文标准:妇女市场、儿童市场、老年市场
地理标准:地理区域市场
……
3 古诺双寡头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