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信息管理是个人或社会组织对信息进行搜集、组织、分析和提供利用的活动。信息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将信息资源与信息用户联系起来,科学地管理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信息管理的定义主要包括:主体-个人/社会组织、对象-信息/狭义信息资源、过程-搜集、组织、分析、提供利用。举例来说,电子商务网站可以认为是对商品信息进行了搜集,并按一定规则序化组织,使用一系列信息分析方法或数据模型(推荐、搜索、广告等),最后形成一系列针对消费者的服务或产品。信息管理的基本任务的核心部分则是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人的行为通常具有目的性,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需要与要求,人的需求可以衍生出相应的信息需求。举例来说,假设你是一名本科生,你的某课程需要完成一项作业。此时你会产生完成作业的现实需求,该需求衍生出了相应的信息需求,即你需要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因此,你可以去图书馆检索相关内容的参考书,也可以去知网等数据库检索相关内容的文献,当完成该信息需求时,你的现实需求也会推进很多(当然需要注意,信息需求分为真实信息需求、用户认识到的信息需求以及用户表达出来的信息需求,这个过程会逐级产生准确性的损失)。因此信息管理的最终目的事实上是要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即在信息层面上满足用户需求。
2.如何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从信息资源是否存在的角度来看:
①信息资源已经存在时: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
②信息资源尚不存在时:信息分析与服务
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会有很多种途径和角度,至少可以从一种角度解释就是,你需要的信息资源是否存在。
举例说明:
完成作业的场景下,如果你需要解决的作业问题,已经有了标准答案在互联网上,那么你需要做的事情是把这份标准答案给检索出来,这个过程就属于信息检索的过程。如果尚没有标准答案在已有的数据资源集合中,则需要间接获得,例如通过整理多份参考资料,自己得出一份标准答案,这个过程就属于信息分析的过程。
综上,信息检索与推荐环节同信息分析与服务环节一样重要,都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因此是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信息检索的本质是什么?
抽象层面:信息资源与信息需求的匹配
实现层面:资源描述方式与检索表达式的匹配
从抽象层面来说,信息检索的本质是信息资源与信息需求的匹配,这一定义可以概括通常意义下的信息检索行为,例如,在某电商网站上检索一项你需要的商品,这是商品信息资源与购物信息需求的匹配;在学术数据库中检索一篇你需要的论文,这是文献信息资源与知识信息需求的匹配;在视频网站中检索一个你感兴趣的视频,这是视频信息资源与娱乐信息需求的匹配…综上,信息检索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信息资源与检索表达式的匹配过程。
从实现层面来说,各个检索模型(即针对检索的数学模型)想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用数学方法去描述信息资源与检索需求,并完成其匹配。后续会专门出检索模型的介绍,这里不多提及,但需要重点理解实现层面上的描述与匹配的重要性,这两点会极大地影响检索模型的最终效果。
4.信息检索的基础是什么?
信息检索的基础与前提是信息组织
信息组织包含很多专业化的工作,这里暂时不展开,信息组织可以认为是将信息搜集完成的结果进行序化存储,这对信息检索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将信息组织理解为把信息存进信息资源集合中去,而信息就检索是把特定信息资源从信息资源集合中取出来,显然这是一个逆过程。那么信息组织为何对信息检索重要呢,举例来说,日常生活中都有找东西的场景,以找衣服为例,如果衣柜是杂乱无章的,此时想找到一件衣服可能会很耗时耗力,但如果衣柜中的衣服是按照一定规则序化,如按照颜色排列、按季节排列、按穿着频率排列等,这时找到一件衣服就会是很简单的事,这就是序化对检索的重要性体现。再比如,快递驿站中快递的排列也遵循一定排列标准,大小、日期、快递商等,按照这些规则形成取货码,从而加快用户取件效率,试想如果快递没有取货码, 全部丢在一个杂乱无章的屋子里,你如何找到你的快递呢?图书馆的图书置放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就体现了检索与组织的重要关系。